当前位置:首页 > 临床技术 > 腭裂语音治疗 第一章 语音及语音发育   

 

腭裂语音治疗 第一章  语音及语音发育

 

语音就是说话的声音。语音是出生后逐渐获得的一种技能,最初开始于吮吸、咀嚼、吞咽和呼吸。语音的产生是一个特别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产生依赖于多种功能器官的共同参与。

正常人的发音系统由胸腔、肺、气管、喉、声带、声门、咽腔、鼻腔、鼻窦、口腔、腭、齿、舌、唇等器官共同参与构成。胸腔和肺产生的气流通过喉部的声门引起声带振动就产生了声音。声音再通过咽腔、口腔、鼻腔等控声及共鸣装置,经过调节和整合后才形成了我们听到的千变万化的语音。不同的语音组成有意思的词或句子以表达思想便形成了语言。语言是一种可以模仿和学习的活动,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其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亦随之提高。

 

第一节      语音学的基本概念

在生活中,我们容易将语音及语言学相关的一些名词混淆,如声音、音素、音节、语音、语言等。了解这些名词的正确含义,对理解语音的相关理论和学习语音治疗的一般知识很有必要。

Tara认为言语及语音病理学应包括语言学、医学、心理学及沟通障碍四个内容。其特别强调了在语音治疗中这些概念的重要性。语言学包括语义学、句法学、音位学及用语学。语义学是指词汇,即字的意思。句法学是指文法,即语言的结构。音位学是指语音系统。用语学是指语言的应用。医学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口腔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手术以及听觉。心理学主要是与语音发音相关的心理问题,因为认知水平和语言水平有很紧密的关系。沟通障碍包含有评估的沟通,诊断及治疗的沟通等,应该运用对正常的认识去理解和矫治不正常的现象。

一、声音

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而发生的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印象。这不是人类独有的,在整个大自然中普遍存在。如说话的声音、哭泣的声音、鸡鸣的声音、鸟语的声音、流水的声音、下雨的声音、雷电的声音、电话铃的声音、钟表滴答的声音等等。

二、音素

音素(phoneme)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其不能再进行分割。音素包括元音和辅音两大部分。所有的元音和辅音均称为音素。

三、音节

音节(phonology)是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的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言单位。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但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音节可由1-4个音素组成。在汉语普通话中音节之间的界限非常明确。一般来讲,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如“中国”是两个汉字,也就是[zhong]、[guo]两个音节。

四、元音和辅音

元音(vowel)又称母音,是指声带振动,气流在口腔的通道中不受到阻碍而发出的声音。元音又包括单元音,双元音和多元音。发元音时鼻腔不漏气,汉语普通话语音中只有以[ng]结尾时元音才变成鼻化元音。辅音(consonant)又称子音,是指发音时气流在声道中受到阻碍而产生的声音。辅音又包括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面音和舌根音。

五、声母和韵母

声母(initial consonant)是在音节头上能区别意义的辅音。韵母(compound vowel)是声母后头的部分,包括元音以及可能出现在元音后头的辅音。元音、辅音是根据语音性质来界定的;声母、韵母是根据语音在音节里的前后位置来界定的。声母全部由辅音来充当,而韵母常常由元音来充当。辅音不等于声母,元音也不等于韵母。

六、浊音和清音

浊音(voiced sound)是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音,普通话音素中的所有元音及辅音中的[l]、[m]、[n]、[ng]、[r]等都是浊音。清音(voiceless sound)是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音,普通话音素中的绝大部分辅音属于清音,如[b]、[p]、[d]、[t]等。

七、语音

语音(speech, articulation)是人类能够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的基本结构是音节,如[zhong](中)、[guo](国)。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如[a]、[b]等。

八、语言

语言(language)是人类用语音按照一定规则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也就是将字组成词及句子用于表达思想的语音过程。

九、言语

言语(speak)是指人类所说的话。

 

第二节      语音的产生与发育

语音是人类能够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人类用这种声音按照一定规则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行为就叫语言。语音的产生和发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这是语音治疗师及腭裂患者的家长必须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内容。

一、语音的产生

人的发音系统是由呼吸装置(肺和气管)、发声装置(声门和喉)、控声及共鸣装置(胸腔、咽、鼻腔、鼻窦、口腔、腭、齿、舌、唇)三个部分共同构成。呼吸装置产生的气流通过发声装置引起声带振动就产生了声音。声音再通过控声及共鸣装置,经过调节和整合后才形成了我们听到的千变万化的语音。

(一)呼吸装置

所有的声音均来源于物体的振动,人类的语言声音也不例外。发音时,发声装置的振动必须先有动力。人类发音的动力来源于呼吸装置,呼吸肌收缩,压缩肺部,产生气流。所产生的这种气流便是人类发音的动力。但这种呼吸的气流在说话与单纯呼吸时的活动状态是不同的。单纯的呼吸,吸气与呼气的时间基本相同并均匀交替地进行。而说话时呼气的时间要比吸气长的多,而且根据不同的语音,其呼气量和速度将准确地受到呼吸装置的控制。腭裂患者在说话时往往不能控制气流,保证语言必须的呼气量和速度,因此语音的准确性、亮度和清晰度均受到一定影响。但发音时控制气流的器官活动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而改善的。

(二)发声装置

呼吸装置产生的气流经过声门时引起声带振动产生声音。声带位于喉部,是发声装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由带状的富有弹性的韧带形成两片薄膜,位于喉室内的两侧,是由肌肉、粘膜等组成的一对皱褶。两片声带中间是一条通路,称声门,可以打开或闭合以控制音调。

声带的发声作用主要表现在说话时所处的振动状态,这种声带振动状态伴随着说话时发出的每一个音。声带开闭的程度是可以调节的,人们可以通过控制声带的松紧变化而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控声及共鸣装置

声带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经过控声及共鸣装置调节后才能形成我们所听到的千变万化的语音。控声及共鸣装置又称上声道,主要包括咽腔、口腔、鼻腔及上声道内的各部分器官,如舌、牙、唇、腭等。咽腔分为喉咽腔、口咽腔和鼻咽腔。口腔分为口腔前部、口腔中部和口腔后部。

口腔的前部是唇和牙齿,牙齿两侧根部突出的部分叫牙龈,上颌内侧牙龈之后的部分叫腭部。腭部又称为上腭,其前份有骨组织支撑,叫硬腭,后份由粘膜和肌肉组成,叫软腭。软腭具有一定的动度,软腭的动度在人类语音功能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软腭上抬时可与咽后壁接触,在咽侧壁的共同作用下使口鼻腔完全分开,控制气流不进入鼻腔,只能从口腔出来,这是绝大多数汉语

辅音正常发音的基础。腭裂患者由于没有口鼻腔分隔的能力,所以便会产生语音障碍。

气流通过声门后进入上声道,气流在上声道内由各种发音器官的运动控制气流的方向,使清音及部分浊音得以加工,形成不同的辅音。同时由上声道不断变化的形态产生不同共振腔,使浊音在其内得以形成而产生不同的元音。

咽腔、口腔、鼻腔在发音时起着共鸣的作用。由于共鸣腔的大小和形态存在着个体间的差异,所以发出的声音在音色上也有所不同。口腔对于语音的产生来讲是最重要的发音器官,其中舌是最灵活的部分,它不仅可以自由升降和前后移动,还可以形成不同的形状对声音进行整合,从而构成不同的声音。比如舌尖与上前牙内侧齿龈接触来控制发音气流就能发出[d]、[t]等辅音;舌根与软腭接触就可发出[g]、[k]等辅音。因此,舌运动及其舌运动的控制能力在语音训练中十分重要。

鼻腔在口腔上部,由上腭将其与口腔分隔。鼻腔是形状固定的共鸣腔,发音气流通过鼻腔时经过共鸣而产生鼻音。腭裂患者因口鼻腔完全相通,故在语音过程中会伴随着浓厚的鼻音(鼻漏气)和吐字不清,辅音成分完全消失。

(四)瓣的作用及气流流向

各种发音器官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的部位产生瓣的功能以控制气流的流向,发音器官本身的变形可产生不同形状的共振腔。唇-唇及唇-齿相互作用产生口腔前部瓣;舌-齿及舌-腭相互作用产生中部瓣;软腭-咽腔的相互作用产生咽道上部瓣;声门的声带运动产生咽道下部瓣。

通过声门进入上声道的气流可有三种流向:①当腭咽瓣处于开放状态(即正常呼吸状态)时,气流既进入口腔也进入鼻腔,并同时由口腔及鼻腔放出,在正常汉语及英语发音中均无此现象存在。②当腭咽瓣处于开放状态时,气流既进入口腔也进入鼻腔,但由于口腔某部位的完全闭塞,使气流由鼻腔全部放出,在正常的汉语鼻辅音[m]、[n]的发音中出现。③当软腭上提,腭咽瓣关闭时,所有气流均进入口腔,并由口腔放出,这是绝大部分汉语及英语的正常发音基础。任何影响正常气流流向的因素都是引起发音异常的原因。腭裂患者由于解剖结构的异常,常常会影响到气流的流向,这也是产生语音障碍的原因之一。

二、元音和辅音

每个汉字(音节)都是由不同的辅音和元音组合而成的。也就是说元音和辅音是组成汉字的基本要素。因此腭裂患者在语音训练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学会正确的发出辅音和元音。就语音的清晰性而言,腭裂患者在语音活动中受到影响的主要是辅音,尤其是压力性辅音(即需要在完全腭咽闭合的状态下,口腔具有一定的气流压力才能发出的辅音),而元音及鼻辅音受到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一)元音和辅音的语音生理特点

元音和辅音在语音序列及音节中的位置是不同的。由于元音的声音较长而响亮,辅音的声音较短而弱,所以在音节中元音占有主要地位,而辅音则依附于元音前面或后面,处于辅助地位。音节中一般不能没有元音,但可以没有辅音。然而,这并不能降低辅音的发音训练在语音治疗中的重要性。相反,辅音的训练在腭裂的语音治疗中比元音更为重要。

从语音的产生方面来看,发元音时气流在声带处受阻,使声带产生振动,而气流通过上声道时不受任何阻碍,发音器官各个部位均衡地保持紧张状态,以保持元音所需要的咽腔及口腔形态。声带振动产生的声波受到口腔形状、大小的影响,依口腔形状、大小的不同发出不同的元音。决定口腔形状、大小的条件包括口的开与闭,舌的位置及口唇的形态。发辅音时气流在声带不受阻,声带不振动(除少部分辅音外),而当气流通过咽腔、口腔、鼻腔等处时,会受到某一部分阻碍。受阻部位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辅音。

从影响方面看,元音由于有较宽的声道产生共振而大多响亮;而发辅音时由于声道某一部分形成狭窄通道或完全闭塞,在声道内不能形成较强共振,所以辅音一般不响亮。

(二)元音和辅音的分类

汉语普通话中的元音有单元音和复元音,后者又分为双元音和多元音(表1-1)。辅音共有22个(表1-2)。发辅音时,发音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叫发音部位。发音部位的正确与否在语音治疗中尤为重要。发音气流在声道内受到阻碍的形式叫做发音方式。

根据发音部位,汉语普通话中的辅音可分为(表1-3):

1.双唇音:由上唇与下唇构成阻碍而形成的辅音,如[b]、[p]、[m]等。

2.唇齿音:由上齿与下唇构成阻碍而形成的辅音,如[f]等。

3.舌尖前音:又称齿音,是由舌尖前端与上前牙内侧构成阻碍而形成的辅音,如[z]、[c]、[s]等。

4.舌尖中音:又称齿龈音,由舌尖与上齿龈构成阻碍而形成的辅音,如[d]、[t]、[n]等。

5.舌尖后音:又称卷舌音,由舌尖后部与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形成的辅音,如[zh]、[ch]、[sh]、[r]等。

6.舌面前音:由舌面前部与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形成的辅音,如[j]、[q]、[x]等。

7.舌根音:又称软腭音,由舌根与软腭构成阻碍而形成的辅音,如[g]、[k]、[h]、[ng]等。

根据发音方式,汉语普通话中的辅音又可分为(表1-3):

1.塞音:又称爆破音,其特点是构音器官的部位紧闭,完全阻塞气流,然后爆发性释放而成音。如[b]、[p]、[d]、[t]、[g]、[k]等。

2.擦音:构成发音的两部分靠近,形成一缩窄通道,发音气流从缩窄部位挤出时发出的声音。如[f]、[h]、[x]、[s]、[sh]、[r]等。

3.塞擦音:是塞音和擦音密切有机结合而发出的声音。构成发音的两部分器官先完全紧闭,然后慢慢稍放松,形成狭缝通道,使气流在爆发后又通过缩窄的通道摩擦而成声音。如[j]、[q]、[z]、[c]、[zh]、[ch]等。

4.鼻辅音:发音时口腔构音器官关闭,腭咽口放开,发音气流从鼻腔通道出来而成音。如[m]、[n]、[ng]等。

5.边音:声道某部分阻塞,气流从其两侧放出而成音。如[l]等。

6.送气与不送气音:发音时有较强气流伴随喷出的音叫送气音。如[p]、[t]、[k]、[q]、[c]、[ch]等;发音时气流较弱的音叫不送气音。如[b]、[d]、[g]、[j]、[z]、[zh]等。

 三、发音部位

发音部位是指发音时气流在声道中受阻的部位,这种受阻部位是由声道中的两个部位接触或接近而形成的。人类声道中共有7个受阻部位:唇、舌与上齿、舌根与腭、唇与齿、鼻咽、声门及腭咽。汉语的每个元音及辅音都有特定的的发音部位。

四、语音的发育

早期语音发育的必备条件是:①有足够的听力。②有刺激语音和语言的环境。③有互相交流的机会。一般来讲,在汉语普通话中正常的语音发育期在出生后到5岁之间。也就是说正常儿童在5岁时就大致掌握了汉语普通话的基本发音。但一些唇腭裂患儿语音的发育往往比同龄正常儿童晚1年左右。了解正常儿童语音的发育状况对语音治疗是有必要的。

(一)     正常儿童的语音发育

1.语音发育前期(1个月-1岁):这一时期,婴儿首先发出反射性声音或类似于声门停顿音的声音,随后发出带有鼻音的元音,如[a]等。7-12个月时开始使用嗓音,会无意思发出某些元音及少数辅音以及某些类似音节的声音。这一时期又叫“呀”语阶段,是语音发育中一个敏感而重要的时期。

2.初期语音发育期(1-2岁):这一时期婴幼儿部分元音及简单辅音的发育逐渐形成,并掌握了音节的发音能力,四声调基本形成,到后期已具备了使用语言系统的初步能力,并能说出有意义的词语,以进行简单的思想表达。

3.语音系统性发育期(2-5岁):儿童各辅音及元音的发育逐渐完善,以各辅音为基础形成的词汇量迅速扩大,语言表达的能力也迅速提高。5岁左右,儿童已能接受对语言的评估。所以腭裂术后对患儿的系统性语音评估在5岁左右进行较为可靠。

(二)     语音发育过程中的音素发育

正常婴幼儿最早出现的音素是鼻音化的元音,然后是简单的辅音,如双唇鼻辅音[m]等。从发音部位来看,辅音发育的顺序为唇音、舌根音、舌尖中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及舌面前音。从发音方式来看,辅音辅音顺序为鼻音、塞音、擦音、最后是塞擦音(表1-4)。

第三节  语言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儿童的语言发展常是从容易的开始,慢慢发展到较难的语言。儿童在语音发育上常会出现一些特殊构音形态如前置型的构音,将“哥哥”说成“得得”。另一类是以不送气音代替送气音,如将“啪啪”说成“罢罢”。这些情况若出现在儿童早期的发育阶段,父母不需过分担心,大部分的儿童于日后会自我得到矫正,逐渐发育成正确的语言。

一、语言的发展

(一)婴幼儿时期的语言发展

从出生0到3岁这个时期的说话可分为两个阶段:①语言前的说话:即婴儿的哭笑、对声音的注意、发生咿咿啊啊的声音、呀呀学语等,这些听起来不像是真正的语言,所以称为语言前说话。②语言式的说话:从简单的单字开始,慢慢积累单字和词汇,然后形成短句子。幼儿通常在10~14个月开始说话,内容多与日常生活需求或经验有关。

(二)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从3岁到6岁。字词和句子更为丰富,话讲得流利,方法的错误减少。说故事能力也是这个时期的语言发展特点,从片段地描述事件,逐渐可以说出主题明确、结构完整的故事。此外,孩子也应用语言满足社交的需求。

(三)学龄儿童的语言发展

从6岁到12岁。小朋友开始上小学之后,接触的人和事物变多,沟通机会大为增加。孩子对自己的沟通能力产生了解,从经验里意识到自己的语言能力好或不好。如果小朋友觉得自己说得不好或是经常在语言表达上遭到挫折,可能就会采取一些方法来应变。

范菁对语言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见表1-5。


二、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

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很多。在语言的发展中,影响儿童语言学习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因素:性别、身体健康状况、生理的成熟程度、语言器官条件等因素可能会对语言的发展造成影响。例如:1岁的孩子便不可能有五岁孩子的语言水准;听力严重受损的孩子,语言发展容易受到威胁。

    2.气质因素:“气质”是指小朋友与生俱来的反应特性。受气质的影响,每个孩子所需要的刺激强度、对语言刺激的接受程度都不相同。有些孩子的语言发育起步很早,有的较晚;有些小朋友进展得比较快,有些则比较慢。

    3.智力因素:孩子的智力和语言发展会互相影响。一般来说,智力程度较高的孩子,语言发展的情况也不差;智力不足的孩子,语言发展通常不好。

4.环境因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某些先天条件无法改变或是改变的幅度有限,但是后天的环境却是可以改善的。小朋友的语言刺激是否足够、成长的环境是否有利于语言的发展等,都是经常需要与家长讨论的问题。一般来说,亲子互动较多、与玩伴互动机会较多、生活经验丰富的孩子,语言会发展得比较好。这是因为孩子的语言学习往往透过观察、模仿、游戏与互动等方式进行,所以在生长环境中能够从事较多这种活动的孩子,自然有较好的发育条件。

 

 

 
傅豫川教授在线问诊
傅豫川教授手术预约
微笑列车免费唇腭裂手术在线申请
重生行动---全国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手术康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