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第十章 唇腭裂正畸治疗(1)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08-09-08 10:37:40  文章录入:admin

Orthodontic Treatments in Cleft Lip and Palate

唇腭裂正畸治疗的必要性(Necessity of cleft lip and palate orthodontic treatments)

    唇腭裂错牙合   畸形的诊断(Diagnosis of cleft lip and palate malocclusion)

    唇腭裂婴儿期的矫形治疗(Orthpedic treatments of cleft lip and palate in infancy)

    唇腭裂乳牙列期的正畸治疗(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cleft lip and palate in deciduous dentition)

    唇腭裂替牙期的正畸治疗(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cleft lip and palate in mixed dentition)

乳牙期、替牙期唇腭裂正畸的主要方法(Orthodontic treatment methods of cleft in deciduous and mixed dentition)

    牙槽突裂植骨术的正畸治疗(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alveolus bone grafting)

    唇腭裂恒牙期的正畸治疗(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cleft lip and palate in permanent dentition)

    正颌外科中的正畸治疗(Orthodontic aspects of orthognathic surgery)
 
牙牙合 及牙槽骨发育畸形是唇腭裂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资料,唇腭裂术后患者恒牙期错牙合   发生率达97%,其中完全唇腭裂者达100%。在唇腭裂序列治疗过程中,有些学者甚至认为,正畸医师是最主要的Team成员,因为无论是美观还是功能方面,正畸治疗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能否认,正畸治疗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有关唇腭裂牙牙合  、牙槽骨发育异常及其治疗已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许多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第一节  唇腭裂正畸治疗的必要性

Necessity of Cleft Lip and Palate Orthodontic Treatment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发育畸形,据记载对唇腭裂的治疗已有数百年,尽管手术方法在不断完善,但由于疤痕挛缩、口周异常肌力及唇腭裂患者先天的颌面部发育缺陷,患者仍会产生较严重的牙、颌、面畸形。错牙合   的发生率很高,陶宏惠的研究表明唇腭裂术后患者恒牙期前牙的反牙合 率为44.3%,全牙弓反牙合 率为15.2%。而牙齿错位造成的牙列拥挤更常见,II°以上拥挤者为48.3%,国外学者也有研究发现,在替牙期和恒牙期,92.1%的男性和72%的女性唇腭裂患者需要正畸治疗。因此,唇腭裂患者要获得稳定的手术效果、高效率的咀嚼功能、理想的面部容貌就离不开正畸医师的参与。

一、  唇腭裂患者各牙龄段的错牙合  特点

    (一)婴儿期的畸形特点

    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由于前颌骨游离,缺少周围组织的支持,使其不能抵抗舌肌向前的力量,表现出前颌骨的过度前突,而两侧的上颌骨段由于颊肌的压迫而向内旋转塌陷;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其骨段的错位机制与双侧唇腭裂类似,由于健侧颊肌在鼻基底部附着于上颌骨,肌肉收缩造成健侧上颌骨前端向外旋转移位,患侧由于颊肌的压力向内旋转并后缩。舌体不正常的后位位置及其在吞咽时的压力可导致腭部的骨性畸形,如腭穹窿增高、硬腭侧向斜度增大。而上颌骨前份由于舌后移所致的腭侧压力缺乏以及鼻咽腔的增大、口鼻相通,改变了正常的口腔周围环境和解剖形态,使患儿容易形成张口呼吸的不良习惯,导致一系列的错牙合  畸形。

    (二)乳牙期的错牙合     畸形特点

    手术修复唇腭裂后,在乳牙期,由于手术瘢痕挛缩,手术创伤及唇腭裂修复后异常唇肌力量的作用,患儿可出现多种错牙合  。以前牙反牙合  及全牙弓反牙合 发病率最高,这是因为唇腭裂患者多存在上颌发育不足,前鼻棘点、上齿槽座点都明显后移。

    (三)替牙期的错牙合  畸形特点

    存在牙槽突裂的患儿,在邻近裂区常出现上颌恒侧切牙的先天缺失,或虽未缺失,但多有形态畸形,如过小牙或畸形牙,并且萌出后,常常位于牙弓的舌侧,形成反牙合   关系。也有的延迟萌出。上颌中切牙萌出后易出现扭转或舌向倾斜,有时还伴有釉质发育不良,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中切牙牙根常过短及发育不全。

    唇腭裂患儿口鼻相通现象的存在、术后上颌宽度缩窄及舌体长期处于一种不正常的位置,使替牙期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较普通儿童为高,也易引起多种错牙合  畸形。

    (四)恒牙期的错牙合  畸形特点

    研究表明,唇腭裂患者下颌骨的长度及位置基本正常。上下颌骨关系前后方向上的异常主要由上颌牙弓的异常造成。唇腭裂患者上颌牙弓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发育障碍。

    横向关系上,唇腭裂患者的后牙反牙合  是很常见的。这一方面是由于最初的唇裂修复术后,乳尖牙区及稍后的骨段向中间移位塌陷造成;另一方面,腭裂修复术后,瘢痕组织抑制了上颌骨横向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发育中的上颌牙列向腭侧偏斜,形成了上颌牙弓的宽度横向发育不足。前后方向上,唇裂修复术后由于上唇瘢痕组织的挛缩,压迫上前牙舌向倾斜,形成前牙的反牙合  。而瘢痕组织的继续挛缩及上颌复合体与翼突板的粘连更可使上颌骨的向前生长发育受到限制,形成不同程度的上颌后缩。垂直方向上,唇腭裂患者由于鼻部的阻塞,腭穹窿空间的减低及舌体的下移,造成下面部高度减低,下颌角变钝。而舌体的干扰及咬牙合 的力量,阻碍了后牙的代偿性伸长,使患者在正中牙合 位时,必须过度闭合,才能获得稳定的牙牙合  接触。另外,唇腭裂患者本身也存在着后牙槽高度的发育不足及牙槽骨的变形,使其面下1/3距离变短。

    (五)外科正畸阶段的错牙合  畸形特点

    唇腭裂患者经过外科修复术及乳、替、恒牙期的正畸治疗,牙牙合 关系、面部外形、口腔咀嚼及发音功能都可得到明显改善。但当生长发育停止时,仍会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出现严重的上下颌骨畸形,其原因是:①唇裂修复术后唇肌的张力大,对前颌骨产生压力,限制其向前生长。②腭裂术后的瘢痕挛缩,使上颌骨长度、宽度发育不足。③手术使鼻中隔对上颌骨向前的生长刺激减弱。④唇腭裂病人术后前牙反牙合 ,下前牙的锁结关系及代偿性升高、舌倾,都将阻挡上前牙的唇向移动及上颌骨的生长发育。由此造成病人严重的上颌后缩,上牙弓狭窄,牙列拥挤,下颌骨的真性或假性前突。

    唇腭裂患者从出生到恒牙期,随着牙齿的萌出和替换,以及外科手术的修复,各牙龄段表现出的错牙合 特点不尽相同。因此,正畸治疗不仅应贯穿唇腭列序列治疗的全过程,而且应根据其错牙合  特点,制定出各牙龄期正畸治疗的计划。

    二、唇腭裂的正畸治疗目标

    正畸治疗应根据各年龄段唇腭裂畸形的特点,有目的的配合外科手术、矫治错牙合  、引导颌骨正常生长发育。

    (一)婴儿早期整形治疗的目标

    1.恢复正常的牙槽骨弓形态  通过戴用腭护板等矫治器,使移位的各牙槽骨段复位,排列成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牙槽骨弓形态,有利于第一次外科手术,可减轻手术张力,使手术效果更好。

2.方便喂养  腭托封闭了腭部裂隙,使口鼻腔分开,减轻了喂养困难。

3.促进正常舌姿势的建立  戴用腭托后,可以消除不良的舌姿势,利于上颌骨骨段的靠拢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发音习惯。

    (二)乳牙期正畸的目标

    1.扩大后牙段牙弓  由于患者年龄较小,骨缝的反应好,扩弓的效果较快,但替牙后,反牙合 常重新出现。这也是本阶段正畸治疗有争议的地方。

2.解除前部牙槽区的锁结  乳牙期的扩弓治疗,解除了上下颌骨的锁结,有利于牙槽及颌骨的正常生长。

3.改善语音功能  唇腭裂患儿由于牙弓的缩窄及前部牙齿的错位,影响语音。乳牙期错牙合 的矫正,可促进患儿语音功能的正常发育。

4.患者及早获得正常的舌姿式和鼻呼吸  上颌牙弓的开展为患儿获得正常的舌姿式和鼻呼吸创造了条件。

    (三)替牙期正畸的目标

    替牙期正畸的主要目标是解除影响颌骨正常发育的因素,使上下颌骨的生长环境恢复正常,对严重影响美观,容易产生不良语音造成儿童心理障碍的错牙合 作一定的矫治,以活动矫治器和功能矫治器为主。

    (四)恒牙期正畸的目标

    唇腭列患者恒牙期错牙合  畸形的正畸治疗原则与非裂儿童没有差别,但由于唇腭裂畸形本身的特征,使得恒牙期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限度,同时需要修复治疗和手术治疗。

    (五)外科正畸治疗的目标

    分术前正畸和术后正畸两阶段。术前矫治主要解决:①排齐上下牙列,解除牙列拥挤。②直立上前牙。③矫正下颌前牙的代偿性舌向倾斜,使反覆盖加大。④上颌手术尽量不采取分段截骨法,采用正畸方法适当开展狭窄的上颌牙弓。

    正畸治疗中要经常与外科医师配合,多次取研究模型,使病人的矫治达到良好的术后咬牙合  关系,为外科正畸手术打好基础。

    术后主要解决的问题是:①牙齿排齐的精细调整。②去除咬牙合 干扰,及时调磨早接触。③上下磨牙和尖牙关系的最终确定。良好的牙合 关系,特别是上下颌尖牙的咬牙合  关系,是手术效果稳定性的良好保证。正畸结束后,患者同样进行保持,多采用Hawley活动保持器,保持时间应长些,以防止畸形复发。

 

第二节  唇腭裂错牙合畸形的诊断

Diagnosis of Cleft Lip and Palate Malocclusion

 

    一、错牙合  畸形的分类

    (一)正常牙合  与错牙合 

    1.正常牙合  概念  目前一般都以个别正常牙合  为正常牙合   标准,即有轻微的错牙合  ,对于生理功能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牙合 范畴。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牙合 ,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这一标准是我们决定是否对其加以矫治,以及确定矫治目标的依据。

    2.错牙合 畸形的临床表现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错牙合   畸形定为“牙面异常”(handicapping dennto-facial anomaly),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

    (1)个别牙齿错位  包括牙齿的近中错位、远中错位、舌向或腭向错位、唇向或颊向错位、低位、高位、旋转、斜轴、易位。个别牙齿错位常常同时发生多种错位,如上尖牙可能出现唇向、低位、斜轴三种类型的错位。

    (2)牙弓形态异常  常见的类型有三种:①牙弓狭窄(常合并牙齿拥挤,如果出现在上牙弓,可见腭盖高拱)。②牙弓宽大(可合并牙弓间有散在间隙)。③牙弓不对称(由于牙弓左右两侧不对称,常可造成上下牙弓关系异常)。

(3)上下牙弓关系异常  可发生在近远中向、横向及垂直向三个方向上。

近远中向关系异常可有以下五种情况:①上颌或上牙弓前突,后牙为远中牙合 。②上颌或上牙弓后缩,后牙为近中牙合 。③下颌或下牙弓前突,后牙为近中牙合 。④下颌或下牙弓后缩,后牙为远中牙合 。⑤双颌或双牙弓前突,后牙为中性牙合 。

横向关系异常常见有以下四种情况:①上颌或上牙弓过于宽大,后牙出现深覆盖或正锁牙合 。②上颌或上牙弓过于狭窄,后牙出现反牙合 或反锁牙合 。③上下颌或上下牙弓均狭窄,牙弓出现拥挤、前突、面部显窄。④上下颌或上下牙弓宽大,牙弓有散在间隙。

垂直向关系异常常见有以下三种情况:①对刃牙合  (前牙切缘对切缘)。②开牙合 (上下相对的牙齿无垂直向牙合 接触关系,可有前牙开牙合 或后牙开牙合 或二者兼之)。③深覆牙合 (上前牙覆盖下前牙深度过大,超过下切牙唇面垂直高度的1/3者)。

    (二)Angle错牙合  分类法

    错牙合 分类法种类繁多,但只有Angle错牙合 分类法得到各国学者广泛接受。该分类法于1899年由口腔正畸学奠基人Angle提出。他以上颌第一恒磨牙为基准,认为所有错牙合 都是由于下颌或下牙弓错位造成,将错牙合 分为三大类型,即中性错牙合 、近中错牙合  和远中错牙合  。

    1.Angle第一类错牙合  ——中性错牙合    上下颌骨及上下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当正中牙合 位时,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即磨牙关系为中性牙合 关系。如其他牙齿均无错位,即为正常牙合  ;如有错位,即为Angle第一类错牙合  ,其表现可以有多种错牙合  形式,如拥挤、开牙合  、后牙的颊舌向错位等。

    2.Angle第二类错牙合  ——远中错牙合   下颌或下牙弓处于远中位。当正中牙合  位时,如上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相对,称为开始远中牙合  ,如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一恒磨牙与下第二双尖牙之间,称为完全远中牙合  。

第一分类  磨牙为远中牙合 关系,上切牙唇向倾斜。

第一分类亚类  磨牙关系一侧为远中牙合 ,另一侧为中性牙合上切牙唇向倾斜。

第二分类  磨牙为远中牙合 关系,上中切牙舌向倾斜。

第二分类亚类  磨牙关系一侧为远中牙合 ,另一侧为中性牙合上中切牙舌向倾斜(图10-5)。

3.Angle第三类错牙合        ——近中错牙合        下颌或下牙弓处于近中位置。当正中咬牙合   时,如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相对时,称为开始近中牙合  ;如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咬牙合    于下颌第一恒磨牙与下第二恒磨牙之间,称为完全近中牙合         。

第三类亚类  磨牙关系一侧为近中牙合     ,另一侧为中性牙合                    。

    4.骨骼分类  严重的错牙合 畸形往往不仅仅局限于牙齿排列和牙合 关系的异常,而且伴有骨骼的改变,为了对这种骨骼改变加以归类,学者们根据其临床特征并结合X线片头影测量的分析结果,仍应用Angle错牙合  分类的术语,在牙合  分类的基础之上进行骨骼的分类。

    (1)第一类骨骼关系  上下颌基骨相对近远中关系正常,B点在A点之后数毫米,下颌骨相对于面中骨的关系正常,侧面轮廓谐调。

    (2)第二类骨骼关系  下颌基骨相对于上颌基骨处于后缩位置,下颌骨相对于面中部处于后缩位置,侧面轮廓中面部显突。为真性的下颌后缩或上颌前突,或二者兼有。

(3)第三类骨骼关系  下颌基骨相对于上颌基骨处于前突位置,下颌骨相对于面中部亦处于前突位,侧面轮廓下面部显突,为真性的下颌前突或上颌后缩,或二者兼有。

    对于唇腭裂患者,其错牙合 分类常常是Angle III类错牙合 ,骨骼分类也为第三类,上颌牙弓狭窄或牙弓不对称,上下牙弓关系异常,近远中向表现为上颌或上牙弓后缩,下颌或下牙弓前突,后牙为近中牙合 ,横向方向表现为上颌或上牙弓狭窄,后牙反牙合      或反锁牙合        。

    二、 临床检查

    (一)牙牙牙合      检查 

    1.根据上下磨牙、上下尖牙的关系,确定患者的上下牙弓是安氏I类、II类还是III类牙合      关系。

    2.重要的错牙合  表现  例如牙齿拥挤,应进行间隙分析。记录前牙的覆牙合   和覆盖。观察牙齿的倾斜度和其他错位情况。

    3.牙齿的大小、数目、形态及发育情况  乳牙、恒牙的萌出和替换情况。有无牙齿萌出顺序异常现象。有无龋齿,特别是邻面龋。

    4.牙弓形态、宽度和对称性。

    5.上下全牙弓段及前牙弓段的Botton指数  Botton指数是指上下前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或上下牙弓全部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用Botton指数可以诊断患者上下牙弓中是否存在牙冠宽度不协调的问题。

    (二)骨骼面型情况

    1.上下颌之间的前后关系  上颌或下颌有无前突或后缩。骨骼面型是凹面型、还是凸面型。下颌角和下颌体长度如何。

    2.横向关系  有无颜面不对称现象。是牙源性还是骨源性的。

    3.垂直关系  整个面高及下面高相对于上面高的比率如何。

    (三)功能检查

    1.在正中牙合      位和正中关系之间有无牙合      干扰。

    2.了解正中牙合 和正中关系时的上下磨牙关系,以确定患者有无双重牙合      和习惯性颌位。

    3.在正中关系和正中牙合   位时的上下牙弓的中线关系如何。

    4.有无颞下颌关节症状。

    5.口唇功能:有无唇短缩、开唇露齿和颏唇沟是否过深,唇张力情况如何。

    6.下颌运动轨迹和下颌运动等情况。

    (四)生长发育情况

    1.设法确定上颌和下颌基骨的最终位置。

    2.个体青春迸发期的成熟情况如何。了解患者的身高、体重、骨龄和女孩子的月经初潮年龄。

    3.生长的方向如何。

    4.第三磨牙的发育和萌生情况。

    (五)家族病史

    1.家中有无类似的畸形。询问了解患者的父母、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及旁系亲属的情况。

    2.母亲妊娠时的年龄、健康和营养情况。有无外伤史,是否接受过放射线等。 

    3.环境因素  患者的家庭经济、教育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如何。对儿童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特殊检查

    (一)牙牙合      模型

    石膏模型客观而完整地提供了患者牙牙合   的信息。因此对每位患者均应取得准确而清晰的牙牙合   模型。其范围应包括牙齿、牙槽、移行皱褶、唇颊系带和腭盖等。

    在矫治前需要取一付记存模型或研究模型。其可用于诊断及矫治设计。开始矫治以后,于每次复诊时可用记存模型作对比,以观察矫治进展情况。矫治一个阶段或要更改设计时,应再取一付阶段记存模型。矫治完成后应取完成记存模型,供以后对比观察有无复发。所以记存磨在临床上尤为重要。

    如果设计可摘矫正器,则需要取工作模型,在模型上设计并制作矫正器。

    (二)X线片检查

    X线片是重要的特殊检查。常用的有根尖牙片、全颌曲面断层片、头颅正位片、头颅侧位片、颞下颌关节片和手腕骨片,对于唇腭裂患者,所有这些X线片都是必须的。

    1.根尖牙片  用于估计龋坏、恒牙的先天缺失、多生埋伏牙、牙的钙化情况、牙萌出路线、根吸收、牙槽嵴吸收和根周情况。还可用来估计未来牙弓间隙的情况。

    2.全颌曲面断层片  可全面观察牙齿数目、牙胚发育情况。还可估计牙轴倾斜度、第三磨牙有无、两侧髁突及颌骨对称性等。

    3.头颅正侧位片  主要用于X线头影测量分析。

    4.颞下颌关节片  检查髁状突及关节凹情况。

    5.手腕骨片  了解牙颌生长发育情况,以决定矫治时机。

    四、X线头影测量分析

    X线片头影测量,主要是测量X线头颅定位照片,对牙颌、颅面各标志点描绘出一定的线角进行测量分析,从而了解牙颌、颅面软硬组织的结构,使对牙颌、颅面的检查、诊断,由表面形态深入到内部的骨骼结构中去。几十年来X线片头影测量一直成为口腔正畸及口腔颌面外科等学科的临床诊断、治疗设计及研究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参考数据。

(一)、唇腭裂患者正畸治疗前的分析常用X线头影测量标志点及平面。

    1.鼻根点(Na)  鼻骨最前上点或鼻额缝最前端,鼻根点被定为颅面形态学的交界处。在颅面生长发育中,该点趋向于向上和向前生长。在婴儿和儿童早期该点向前移位与脑的生长有关。在青少年期间,鼻根点受面生长和前额窦形成的影响。

    2.前鼻棘点(ANS)  上颌腭骨的最前端。前鼻棘最前点常常因为骨薄而难以在X线片上精确确定。可以通过改变看片灯的光线强度,更清楚地观察到该点。在恒切牙萌出期间前鼻棘的形状可出现变形。前鼻棘随着生长向下向前运动,较容易受整形力或矫形力的影响。

    3.上齿槽座点(A)  上齿槽座或上颌根尖基骨的骨凹点,为上齿槽突和上颌体的交界处。在垂直平面上,该点接近于中切牙根尖的水平,在生长和正畸矫治期间可被改形。

    4.下齿槽座点(B)  下颌骨联合前面下齿槽座的最凹点,位于下切牙根尖前,稍向下一些位置。它是下齿槽突和下颌体之间的分界点。象上齿槽座点(A)一样,该点可受到正畸治疗的影响而发生改形。

    5.颏前点(Po)  骨颏部最前点,该点随下颌联合大小和形状的改变而有所位移。

    6.颏顶点(Gn)  骨颏部的最前下点,大约位于颏前点和颏下点之间的中点。该点常通过作面平面(Na-Po)和下颌平面之交角的平分线与骨颏部相交之点而确定。

    7.蝶鞍点(S)  蝶鞍中心,通过目测来确定。垂体凹的大小,在8岁后是相对稳定的。虽然该凹和S点在以后的发育中仍有轻微的向上运动,但仍被认为是头颅中实际上的稳定区。因此大多数学者把蝶鞍点视为进行X线头影描图重叠的理想参照点。

    8.颅底点(Ba)  该点是斜坡的最后点,也是枕骨大孔边缘的最前点。在生长发育期间,该点向下和向后移位,因而对于重叠头颅描图而言,不是个稳定的点。

    9.后鼻棘点(PNS)  在解剖上该点是硬腭的最后界。在X线头颅测位片上,该点被上颌结节和翼突的影像所掩盖。因此,在确定该点时,把鼻底与翼上颌裂之间的交点定为PNS点。该区也常被尚未萌出的磨牙和软腭阴影所掩盖。

    10.眶点(Or)  眶缘最下点。通常取两个眶点之间的中点,以构成眼耳平面。

    11.翼上颌裂点(Ptm)  翼上颌裂在X线片上象一倒挂的泪珠。其最下端就是该点位置。翼上颌裂的前壁由上颌的后缘形成,该裂的后壁是翼突的前曲。该裂可用于确定后鼻棘点位置。在生长活跃期,该裂被视为颅内稳定的垂直平面。据认为生长是由该平面向前和向后进行的。在连续重叠的X线片描图上,翼上颌裂似乎是垂直向下运动。

    12.下颌角点(Go)  该点位于升枝后缘和下颌下缘的交界处。常在下颌下缘和升枝后缘分别画切线,二线交角之平分线与下颌相交点就是下颌角点。

    13.关节点(Ar)  关节点并不是一个解剖标志点。它是一个X线片上的一个点,由Bjork(1974)使用它代替解剖关节点(髁突最上点)。在X线头颅侧位标准片上,由于颅底的重叠密度,髁突头难以辨认。关节点位于升枝后缘和枕骨基部咽表面之间的交叉点。

    14.Bolton 点(Bo)  该点是指枕髁后凹的最高点。这是双侧点,由Broadbent(1931)确定以代替颅底点。因颅底点在X线片上比较模糊。

    15.耳点(P)  外耳道最上点。在X线片上常用头颅定位仪上的耳塞最上点替代之。这时,耳塞位置的正确与否是十分重要的。

    在X线头影测量分析中,有三种不同的平面,分别是定位平面、重叠平面和解剖平面。定位平面用于确定头位,最常用的定位平面是眼耳平面。重叠平面用于重叠连续拍摄的X线片描图,以估计在生长和治疗期间颅面中的一些角度改变和线距改变。象前颅底平面和Bolton平面均是常用的重叠平面。解剖平面用于描述头颅中不同形态学单位之间的角度关系,例如腭平面与下颌平面所形成的角等。

    1.眼耳平面(FH)  当左右耳点和左右眶点处于水平面时,我们说头位处于眼耳平面上。将X线片或描图处于眼耳平面上,以便精确确定象颏前点和颏下点之类的位置。如果将X线片旋转,则上述那些点将移位。

    2.腭平面(PP)  指前鼻棘点和后鼻棘点的连线,它代表了中面部的下界。在正常的成人,腭平面穿过齿状突(odontoid process)顶和颅底点之间的空间。

    3.牙合      平面(OP)  在X线头影测量分析中使用两个牙合 平面。一个是解剖牙合  平面,是指切牙覆牙合    中点和第一恒磨牙牙尖交错中点之间的连线。另一个是功能牙合   平面,即第一双尖牙和磨牙交错牙尖的平分线,该牙合   平面未包括切开。在分析前牙开牙合  或严重深覆牙合  时,功能性牙合  平面被用来建立与颅的角度关系。

    4.下颌平面(MP)  下颌平面可用两种方式确定,这取决于使用什么分析法。在Downs分析法中,把下颌联合下缘和下颌体下缘的切线定为下颌平面。在Steiner分析中,下颌平面是指下颌角点(Go)与颏顶点(Gn)之间的连线。